微博秀UID
鞠婧袆

鞠婧袆建构主义课程开发与设计(概念篇)—你离职业培训师只差一步“我有好课程”-鹰隼广州部落

鞠婧袆建构主义课程开发与设计(概念篇)—你离职业培训师只差一步“我有好课程”-鹰隼广州部落

鞠婧袆研究培训的人是不是都听说过“建构主义”?
西方的认知理论演变,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最后发展到 90 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但究竟为什么称为“建构义”(Constructivism)?建构什么?似乎听起来很抽象,很难理解。恰好近期对脑神经科学感兴趣,从脑神经科学中发现了原来学习的过程,就是脑神经细胞的建立和重构,算是为解释建构主义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说明。
我们先来回顾下建构主义的提出过程。建构主义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 Piaget)提出的,他是认知发展领域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知的过程伴随同化、顺应、平衡,逐步建构起儿童的认知结构。

所以,从最本源的理念提出来看,建构主要是指认知结构的建构。但是,建构和认知结构都是抽象名词,从一个学习者角度,无法很好地想象,建构是怎样发生,而认知结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但是脑神经科学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具象而又有趣的事实,就是建构是以神经元细胞为基础单位的连接或重构,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存在一张巨大的神经网络来存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认知结构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中。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和其他人的研究结果展示了当我们学习时,大脑细胞是如何改变的,神经元又是如何接触的——学习发生时,神经元末端首先会膨胀,随后摆动,进而分裂成两条分叉,形成新的投射,并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之间进行连接。这个神经元就是大脑储存信息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是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纽带。
所以,脑神经科学为我们揭示了,学习是在学员的大脑中所产生的变化。学习在大脑中创造出结构性的改变,为已知的部分添砖加瓦,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变行为。就是说你正在接受到的一个新名词、掌握的一项新技能,可能是以一条神经元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学习改变了脑细胞沟通的方式,创造出新的突触,并使大脑的组织方式产生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刚结束时,刚生成的神经元连接是比较容易脆弱的,一旦没有及时强化这个连接,很可能连接就断了。这意味着这个信息就被遗忘了。神经元产生连接后,如果连接被调取的频率越高,这个连接就变得越强大、越快速、越有效。
当我们学习时,大脑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一部分是因为突触连接数量的增多。达尔文本人注意到,野生动物的部分大脑区域比家养动物大 15%-30%。在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显示,相较于一般民众,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体积较大,至于更有经验的出租车司机海马体体积又更大。海马体是大脑中主管记忆的组织,以形似海马而得名。因为出租车司机要记忆城市街道中的多条线路,因此这个区域相较于一般民众更为发达。这个实验证明了学习确实对大脑的结构有实质性的改变。
那么,建构主义运用在《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中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概念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成人学习的特点,很难做到放下一切,空杯心态。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最近几年,建构主义思想被重新认知。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建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搭积木,四川人喜欢打麻将,桌椅摆放都是建构。听课也是一种建构,只不过强度不一样。建构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建构不一定就是建构主义,主义主要包括思想、原理、原则、方法等。建构主义是哲学思想的一部分,哲学象大海,建构主义就是小溪。今天段老师的分享的主题是教学中的建构主义,也就是建构主义如何指导教学。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
建构=建立+结构(建立结构的过程就是建构,建构无处不在,
但是有建构不一定是建构主义)
主义=思想+原理+原则+模型+方法+工具
除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原理、原则,今天还会分享一些模型、方法、工具。大家会发现,现在时髦的培训,背后都是建构主义。
说到建构主义,就不得不提起建构主义大师乔纳森,他写过一本书叫做《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对了解建构主义很有帮助。他的一个主要思想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乔纳森在十几年前些的一本书就已经预示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互联网+”、“翻转课堂”,早就预测过了。我们有很多课程是“基于绩效……基于行为……基于胜任力……”乔纳森一句话,问题。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
无论是什么问题,都可以分为三个要素
A:现状
B:目标
C:路径
如何从A到达B?只有对A清楚,对B清楚,才可以找到C。A不清楚或者B不清楚都是问题。
问题分为两种:
1、 良构问题:
现状和目标都很清楚,路径一定会很清晰。良构问题是不需要培训的。有些企业的培训员工参与度不高,往往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是良构问题,大家已经掌握了,没有听课的意愿了。
2、非良构问题:
要么A,要么B不清楚,或者都不清楚。C就有很多辐射,目标不聚焦。是培训的方向。让学习者自己找到C,就是建构主义教学。
有的问题对某些人是良构,对于某的人就是非良构。才源不一样,所以教学的形式就会不一样。
建构主义强调,既然学习就是解决问题,那么我的学习就从问题开始。问题不一样解决方式就应该不一样。教练技术、行动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在成人教育中,尤其是企业培训中,该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来进行教学设计呢?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可以总结提炼出以下要点:
一个目标:
以学员建立意义建构为根本目标,意义就是解决问题。
两个关键
建构主义既然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建构主义教学就必须以学员为主题,但是必须以讲师为主导。为什么有的时候“翻转课堂”的效果不如预期,工具没有问题,是操作者除了问题。所以这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就是激进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基础是认知主义,完全让学员自己去认知就是激进的建构主义。
三个转变
(1)内容变问题
讲课的内容主要以问题的方式呈现。
(2)讲授变研讨
以老师为主,变成以学员参与研讨为主的方式。
(3)答案变共识
老师给大家答案,变成老师与学员共同协作达成共同认可的结果。
四个要素
(1) 情境
情境设置分为广义及狭义。狭义的情境比如教室的情境,人员分工等。广义的情境指人文的情境,群体背景的情境。国外的很多优秀的经验如果要想在国内落地,往往需要本土化,也就是最后的一公里。情境变了,方式方法也就跟着变了,这就是情境管理的核心
(2)经验
唤起学员的经验,人们是带着经验来学习的,所以没有所谓的归零。建构主义强调不但不归零,还要利用你们的经验。讲师做的就是用经验唤起大家的经验。
(3)协作
尽管每个人都有经验,但是经验往往需要刺激。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找相关经验的人组成一个小组,大家互相唤起经验。协作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也包括老师和学员之间的。学员在建构,老师在引导、催化、点拨,而且是用对话的方式。
(4) 对话
最基本的对话就是“你认为呢?为什么呢?”内容变共识,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对话一定不是引诱,是共赢。
五个原则
(1)平等
学员和老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是平等的,老师要保持中立。如果你认为学员很优秀,就不会做出不平等的判断。
(2)程序
学员按照流程来建构,讲师来引导、监控流程。如果教练技术最基本的工具:GROW;行动学习中的工具:ORID。从这个角度讲,讲师是结构设计师,学员是内容开发师。既保持学员个性化的建构,又要保持统一,这就是教学的难点。
(3)强化
随时都在建构,但是记住多少?需要采取强化的方式来建构。强化不要太复杂,比如复盘。
(4)精简
流程要精简,内容要聚焦。想让学员在短时间学习大量的内容是妄想。奥卡姆剃刀原理,即简单有效原理。如果有几种方法可以从A到B,那我们就选择最简单最近的那一个。“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如果有一个有效的方法了,就不要给更多选择。
(5)开放
建构主义绝不封闭,也没有绝对的标准达成。只要能帮助解决问题,就是建构。是开放的、发展的,每个人都在建构,因此建构主义没有专家,没有标准答案。
待续。。。。。。
如果你有燃烧的火焰,来这里,助你点燃;
如果你有飞的梦想,来这里,帮你插上翅膀;
如果你渴望绽放在讲台,来这里,给你成长阶梯!
“我有好课程”火热报名中...........
鹰隼部落期待你共享饕餮盛宴!!!
咨询我们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码字很辛苦,转载请注明来自鞠婧袆《鞠婧袆建构主义课程开发与设计(概念篇)—你离职业培训师只差一步“我有好课程”-鹰隼广州部落》